市民吴女士一直对家里自来水的安全问题犯嘀咕,多年来家里全部用桶装纯净水饮用和煮饭做菜。三天一桶的消耗速度,加上对长期饮用纯净水影响健康的担心,吴女士开始考虑在自家的自来水管道上安装一台净水器。
如果你觉得吴女士太过于小心,或者你可以参考下列的数据:据全国饮用水源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目前24%的人口饮用水水质不达标,约有70%的人在饮用受过二次污染的水。如何保证家庭饮用水的安全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保障饮水安全,维护生命健康”是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的口号,早在2007年7月1日,国家就颁布实施了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水质检测标准由35项增至106项。2012年,新标准将在全国强制执行。
新国标强制执行的日子渐行渐近,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自来水能否全面达标?家庭饮用水安全离我们到底还有多远?记者带着这些问题,在中国水周对我国净水行业知名专家、863课题组组长、中国膜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良刚先生进行了专访。
新国标对家庭水质意味着什么
记者:新国标到底会给老百姓带来什么好处?
陈良刚:新国标相对于现在正在执行的水质标准,检测项目增多了,指标要求也更趋严格,也就意味着达到新国标要求的自来水水质,无论是生物安全性还是化学安全性都明显提高了,自来水厂出厂水质会有得到明显的改善。这套标准已经接近欧美发达国家水平。
记者:新国标的实施有难度吗?
陈良刚:有一定难度,所以国家把新标准的强制执行期限设置在2012年,给自来水厂留了一段缓冲时间。难度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江河湖泊等水源污染日趋严重,处理难度加大了;二是现在全国95%以上的自来水厂使用的都是传统工艺,这种工艺一百年来几乎没有太大的改变,已经没办法让现在的水源通过处理达到新国标要求了
记者:新国标实施了,是不是就意味着我家的自来水就没有问题了?
陈良刚:这还没有考虑管网的问题。自来水出厂前要进行检测,只有达标的水才能出厂。但由于管网输送和二次供水过程中造成的“二次污染”,存在水质下降的可能,具体表现为微生物指标超标。也就是有的市民遇到的水龙头里流出来的是黄水、锈水的情况,甚至直接生饮后出现腹泻等症状。即使新国标实施,相当长的时间内也无法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即使如此,入户水质依然是改善了的。
记者:那么市民在家里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自己改善水质?
陈良刚:我一直是“终端净化”的支持者。所谓“终端”就是指在管网末端、老百姓家里安装净化设备,来滤除自来水因为管网输送导致的二次污染问题。
记者:也就是说彻底解决家庭水质问题,既要改善自来水出厂水质,也要改善自来水入户水质?
陈良刚:是这样的。即使是新国标实施之后,有条件的家庭也可采取适当的终端净化方案,目前在发达国家这种方式也很普遍。
从世博直饮水看城市水质未来
记者:我们刚刚了解到,世博园区批直饮水点已经安装到位,而且您是关键技术的发明人?您能为我们介绍一下这项技术吗?
陈良刚:由于安检要求,游客进入世博园区是不允许带瓶装饮料的,因此为预计7000万游客提供直饮水成为关键问题。这么大量而分散的饮水需求,这么高的安全卫生标准,只能利用自来水来解决。而为世博园区提供自来水的水厂已经达到了新国标要求,但是由于管网输送的二次污染问题,仍然需要采取高标准的终端净化措施。
最终世博局决定采用世界的“活性炭+PVC合金超滤膜+紫外线”组合工艺,该工艺是由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设计,工艺的核心技术——PVC合金超滤膜是我独立研发的。这种技术可以很好地滤除自来水二次污染产生的各种杂质。细菌去除率达到99.9999%,病毒去除率达到99.99%,世博直饮水的水质卫生标准不仅达到新国标,而且主要卫生指标优于欧盟标准。
记者:也就是说世博直饮水是用符合新国标的自来水再通过终端净化,来提供给广大游客?
陈良刚:是这样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世博的口号,世博直饮水的这种超滤膜在自来水终端应用的形式,可以说代表了城市家庭水质的未来方向,可以让老百姓的生活更美好。
自来水,向百年传统工艺告别
记者:自来水厂“达标改造”难吗?
陈良刚:现在离新国标强制执行,还不到2年时间。如果达不到标准,自来水厂就面临关门。但是在我国水源水质远远不如发达国家的现状下,怎么让自来水水质达到发达国家标准?这是个大难题。有的技术很先进,能让水质达标,但是造价太高昂,不符合我国实际情况。
我是研究超滤膜的,超滤膜理论上几乎可以100%滤除细菌,如果用在自来水生产,能极大地提高水质。但是以往超滤膜价格昂贵,能耗很高,自来水厂根本用不起。在没有经济、可靠的解决方案情况下,“达标改造”是有相当难度的。
记者:那么超滤膜除了在家庭终端应用,自来水厂的应用问题解决了吗?
陈良刚:已经很好地得到了解决。在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上,我用PVC材料制成优质超滤膜,解决了超滤膜的成本问题,能耗也大大降低,产水效率大大提高。PVC是普通塑料,价格便宜,国外一直认为它做不出好的超滤膜,直到后来我们通过研发解决了这个问题,超滤膜价格一下子就下来了。现在全世界还只有我们一家掌握了这项技术。
这项技术产水效果好,现在价格又便宜了,投资和运行成本都不比目前采用传统工艺水厂高,可以说这项技术为2012年新国标实施破解了一个难题。
记者:目前水厂“达标改造”有何新进展?
陈良刚:去年开始国内多个水厂开始使用立升PVC合金超滤膜技术进行改造,2009年12月5日个10万吨/日产水规模的超滤膜水厂在山东东营建成通水,水质已经达到新国标106项指标要求。其他南通、北京等几个大型水厂项目也使用或者决定使用立升PVC合金超滤膜技术。去年几乎说得上规模的新水厂改造项目都不约而同地采用了这项技术。
记者:这项技术在国际上是什么水平?
陈良刚:应该是水平。因为最近几个水厂项目投标,面对的对手都是GE、西门子、旭化成这样的国际500强大公司,在实验擂台上,立升PVC合金超滤膜“完胜”。
记者:今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保障饮水安全,维护生命健康”,您发明的技术参与其中,有何感触?
陈良刚:健康是可贵的,水质是重要的,我为我研发的技术能够给社会、给百姓带来一些帮助感到骄傲。我成人之后几乎没流过泪,但是那一年站在全球的膜法自来水厂——台湾高雄自来水厂的超滤膜车间里,我流泪了,因为两层楼高的“超滤膜堆”全部是我的成果。
记者:您可以说是我国自来水水质安全改善工作的“重要人物”,您觉得中国自来水行业有可能利用这个新标准实施的机会,一举占据全球地位吗?
陈良刚:祸兮福所倚,危机才能创造生机,这次新国标强制实施,给我国自来水行业带来巨大挑战,这个挑战逼迫我们采用新技术,提高整个行业的水平,为老百姓的生活健康做出一点贡献,让我们的孩子不再喝“脏水”,这是全行业的幸福。